马克思主义学院(两邻学院)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一堂图书馆里的思政课
日期: 2024-04-25      信息来源:      点击数:

4月23日上午,一堂别开生面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在图书馆进行。来自机械工程学院23级的117名学生在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主任王晓秋老师的带领下,共同上了一堂现场沉浸式的情景思政课。

19F5E


这堂课被巧妙地分为两个章节:首先,在图书馆3楼报告厅,王晓秋老师从理论角度,给学生们讲授了“抗美援朝出征地”的历史逻辑与时代价值,2名学生在课堂中作了学习心得分享;而后,王晓秋老师带领学生们踏入图书馆二楼大厅,在图书馆举办的《抗美援朝出征地系列展览——中国人民志愿军从这里跨过鸭绿江》的图片展览现场,用沉浸式的方式,进行了现场情景教学。学生们边参观图片展,老师边结合理论知识进行讲解,使学生进一步获得了情景感受和心灵启迪。随后,课堂又移至位于图书馆3楼的红色文化空间,依托红色典籍和“思政一体机”的电子资源,学生进一步了解了辽宁“六地”红色文化精神谱系的内涵,让学生在丰富翔实的资料阅读中又一次获得润泽心田的精神感召。

1C171


这场在图书馆里开展的现场沉浸式情景教学思政课,是马克思主义学院贯彻落实学校“大思政课”建设方案、推进教师“好好教书”的具体举措,是打破传统思政课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有益尝试,也是学院与图书馆共同推进“馆院结合、协同育人”的实践探索。机械工程学院王鑫浩同学谈到学习体会时,深有感触地说:“这堂课让我仿佛置身于真实的历史长河中,理论与实践相得益彰,我非常喜爱这样的上课方式。”


据悉,图书馆紧密围绕“以师生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致力于充分发挥空间和馆藏资源的育人功能,积极利用图书馆丰富的图书、数据库资源、智能数字化设备和特色文化空间,搭建大资源平台,全面助推“大思政课”建设。围绕这一思路,图书馆多次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就馆院结合、服务教学和协同育人等进行交流,并在短短一周时间内丰富了红色文化空间的内容,打造成为学校思政课教育的重要基地,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情景式教学提供了保障。

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与图书馆紧密结合,贴合学生的需求,充分利用好图书馆资源平台,推动教学改革,不断引领学生思想、价值和文化的提升,使每一堂思政课都能成为学生一场心灵盛宴。


版权所有沈阳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两邻学院)
地址:沈阳市大东区联合路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