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下午,学院组织开展了AI赋能课程建设项目遴选答辩会。本次活动旨在推动学院课程建设的数字化转型,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教学中的创新应用,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体验。答辩成员为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主任冯毅梅、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主任张竞文以及形势与政策教研室主任赵莹,学院领导班子及教授作为评委打分,全体教师共同聆听这场教育革新实验。副院长王晶主持项目遴选答辩会。
冯毅梅老师——打造"会思考"的思政课堂。《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引入智能学情跟踪系统,通过个性化学习路径定制、虚拟法庭沉浸式实训、实时动态数据反馈,构建"教-学-评"智能闭环,让思政教育精准触达每个学生。
张竞文老师——双师课堂激活理论生命力。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首创“理论+实践+情感”三层次融合的教师+AI助教模式,利用AI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整合教学资源、制定个性化学习路径和总结动态化教学反馈,打造知行合一的立体化教学新生态。
赵莹老师——让《形势与政策》课“活”起来。借力AI实现三大突破:建设动态资源库,实时抓取政策新闻与国际形势报告;形成智能课程图谱和新形态教材,让知识网络可视化生动化;设立沉浸式交互教学场景,政策沙盘推演,模拟国际博弈,把瞬息万变的时政现场搬进教室。
此次答辩不仅展示了学院在课程建设方面的前沿探索,也体现了学院对教育创新的高度重视与积极实践。王晶在总结发言中指出,此次遴选标志着学院正式启动"AI+思政"教学改革工程,未来将通过引入AI技术赋能教学,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学习体验。(撰稿:冯毅梅 张竞文 赵莹)

冯毅梅进行项目答辩

张竞文进行项目答辩

赵莹进行项目答辩

答辩会现场